7月24日,中国元首在北京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敦促欧方领导人作出符合人民期待、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正确战略抉择。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被国内网民戏称“冯大妈”)访华前带着一肚子的“怒气”,她要求中国“减少产能”、停止“援俄”、在稀土供应与关税上作出让步。
然而,此次访华之旅,让冯大妈切实感受到了中方的大国风范、底气和真诚。中国发展的现实力量显然远超纸上谈判的筹码。当中国宏伟的发展图景在眼前徐徐展开,制造业与科技的飞跃成就,令这位带着“怒气”而来的欧盟领导人也不得不叹服。
于是我们看到了姿态的戏剧性调整:冯大妈和科大叔公开盛赞中国发展“令全球震撼”,强调欧中关系对双方及世界的“极端重要性”,明确表态“不寻求与中国‘脱钩断链’”,并承诺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应对全球挑战。
此番转变,绝非偶然的“顿悟”。特朗普 *** 近期毫不留情地挥舞关税大棒,对欧盟加征30%的惩罚性关税,高价兜售能源,强推军火,更抽走所谓“价值观同盟”的温情面纱,在 *** 裸的经济利益前早已千疮百孔。
冰冷的现实如同重锤,敲醒了欧盟:大洋彼岸的“盟友”正毫不手软地榨取其价值;而东方的中国,在风暴中却始终展现出稳定与可预期的合作姿态。
值得肯定的是,务实之风已吹入僵局:中欧相互撤销制裁,欧盟更对美国发起930亿欧元的反制关税,初步展现出战略自主的勇气。
然而,言辞的暖风终究需要落地为行动的犁铧。 冯德莱恩口中“不脱钩”的承诺,能否真正转化为欧盟内部协调一致的对华政策?尤其在产能议题、市场准入、科技合作等实质领域,能否摆脱“美国指挥棒”的阴影,拿出基于欧洲自身长远利益的具体方案?
冯德莱恩一行访华后的积极表态值得欢迎,它为阴云笼罩的中欧关系撕开了一道光亮。但欧洲若要在多极世界中真正挺直脊梁,就必须明白:对华合作绝非权宜之计,而是攸关未来的战略选择。
中方已铺开合作的地图,欧洲能否放下摇摆,以行动绘制共同前行的轨迹?世界正拭目以待。
发表评论